娃酷网 |[切换城市] [登录][注册]

固化剂配方分析及成分检测

所在分类:供求商机 > 产品供应2025-7-9 10:42:33 浏览:2次

固化剂(硬化剂)是触发高分子树脂交联反应的关键组分,其成分分析需根据树脂体系(环氧、聚氨酯、丙烯酸等)和固化机理(加成、催化、氧化)设计检测方案。

一、固化剂分类与核心成分

类型 代表物质 作用机理

环氧固化剂 脂肪胺()、聚酰胺、酸酐(邻苯二甲酸酐)、潜伏型(双氰胺) 开环加成反应

聚氨酯固化剂 多异氰酸酯(TDI、HDI、IPDI)、封闭型异氰酸酯(己内酰胺封闭物) -NCO与-OH反应

丙烯酸固化剂 过氧化物(BPO)、偶氮化合物(AIBN)、光引发剂(TPO、1173) 自由基引发聚合

橡胶硫化剂 、过氧化物(DCP)、金属氧化物(ZnO) 硫键交联/自由基交联

硅胶固化剂 铂金催化剂、有机锡(DBTDL)、硅氮烷 氢硅加成/缩合反应

二、关键分析项目与方法

1. 化学结构定性

傅里叶红外光谱(FTIR):

环氧固化剂:胺类→ 3300 cm⁻1(N-H);酸酐→ 1850/1780 cm⁻1(C=O双峰)

聚氨酯固化剂:2270 cm⁻1(-NCO特征峰);封闭型→ 1700 cm⁻1(酰胺I带)

过氧化物:1770 cm⁻1(过氧羰基)

核磁共振(NMR):

1H NMR:胺基质子δ 1.0-3.0 ppm;异氰酸酯δ 3.5-4.0 ppm(-NCH₂-)

13C NMR:异氰酸酯碳δ 120-130 ppm(封闭型位移至δ 150-160 ppm)

2. 活性基团定量

目标基团 分析方法 计算依据

环氧固化剂-胺值 非水滴定(/冰醋酸) 胺值= (V×C×56.1)/m (mg KOH/g)

异氰酸酯含量 二正丁胺法滴定 NCO= (Vₛ-V₀)×C×4.2 / mₛ

过氧化物活性氧 量法/Na₂S₂O₃滴定 AO= (V×C×0.08)/m

酸酐当量 吡啶/甲醇皂化滴定 当量= mₛ / (V×C) (g/eq)

3. 分子特性分析

分子量与分布:

MALDI-TOF:聚醚胺固化剂分子量;

ESI-MS:离子型光引发剂鉴定(如鎓盐)。

凝胶渗透色谱(GPC):聚酰胺固化剂(THF流动相),潜伏型双氰胺(+LiBr)

质谱(MS):

热行为分析:

双氰胺熔融峰≈209℃ → 潜伏性验证;

过氧化物分解峰(BPO≈105℃)。

差示扫描量热(DSC):

热重分析(TGA):封闭型异氰酸酯解封温度(如己内酰胺封闭HDI≈150℃失重)。

三、特殊类型固化剂分析策略

1. 潜伏型固化剂(如双氰胺/微胶囊)

包覆层分析:

SEM-EDS观测微胶囊表面元素分布;

TGA-MS联用检测包覆材料裂解产物。

触发温度:

动态DSC测定放热峰起始温度。

2. 光固化剂

光引发效率:

实时红外(RT-FTIR)监测双键转化率;

紫外吸收光谱(UV-Vis)匹配光源波长。

残留光引发剂:

HPLC-UV检测未反应TPO(限值[0.01)。

通过结构鉴定-活性定量-性能验证的三级分析体系,可解析固化剂成分和大概含量,并预判其应用效能。

咨询:中科任工13540018360(可加微)。

“固化剂配方分析及成分检测”该信息由会员自行发布。采用请谨慎,不贪小便宜,以防上当!
© 2007 - 2025 版权所有 娃酷网 粤ICP备19125541号-1